
2025年,法国的工资水平继续攀升,但收入不平等和行业间差距依然显著。最新数据显示,法国的平均净工资已达2735欧元/月,折合毛工资3613欧元/月,年薪约43356欧元。然而,这一数字并未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不同行业、职业类别以及地区之间的薪资差距仍然较大,而劳动力市场的紧张态势也让这一问题更加凸显。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法国工资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涨幅因职业类别不同而存在明显分化。自1996年至2022年,法国的平均净工资(按全职等效计算)扣除通胀因素后增长了14.1%,年均增幅约0.5%。其中,工人和职员的薪资增幅最大,分别增长了16.3%和11.2%,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政府多次上调最低工资(Smic)。自2021年以来,法国最低工资已被多次上调,以应对通胀压力,截至2025年1月1日,最低工资已升至1801.80欧元(毛工资),净工资约1426.30欧元,这不仅提升了低薪群体的收入,也通过行业内的薪资调整,间接带动了其他岗位的工资上涨。
然而,高收入职业的工资增幅却远不及低收入群体。管理人员(cadres)的薪资在26年间仅增长3.4%,其薪酬结构往往包含与业绩挂钩的浮动奖金,因此更容易受到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中级专业人员的薪资增长幅度更小,仅为2.4%。
与此同时,法国公务员的工资增长远不及私营部门。截至2022年,公务员(包括正式编制和合同工)的平均净工资为2530欧元/月,但由于职位和职级不同,收入差距较大。正式编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为2600欧元,而非正式人员(不含医疗系统)则仅为2340欧元。相比私营部门,公务员工资调整受更严格的管理,2008年经济危机至2021年间,其工资增长仅为1.6%,年均增幅不足0.1%,而同期私营部门的薪资增长幅度为5.8%。
从行业来看,工资水平仍然存在显著分化。在所有职业类别中,管理人员的工资最高,平均达4570欧元,远超中级专业人员的2660欧元,而职员和工人则分别为1960欧元和2030欧元。行业间的薪资差距同样明显,工业领域的平均净工资为3014欧元,服务业为2706欧元,建筑业为2439欧元。金融行业的薪资水平最高,平均为4173欧元,而餐饮行业则最低,仅1980欧元。这种差异主要源于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程度,高学历、高技术含量的行业通常工资较高,而以基础性劳动力为主的行业则整体薪资水平偏低。
地区间的薪资差距同样显著。法兰西岛大区(Île-de-France)的平均工资最高,达到3218欧元/月,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其中上塞纳省(Hauts-de-Seine)更是高出全国水平58%。相比之下,布列塔尼、勃艮第-弗朗什-孔泰、科西嘉等地的平均工资较低,仅约2160欧元。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薪岗位和大企业往往集中在巴黎及周边地区,而农业、商业和低端服务业占比较大的地区薪资水平较低。巴黎的工资水平最高,达到3730欧元/月,而农村地区如克勒兹省(Creuse)则仅2050欧元/月,几乎只有巴黎的一半。
尽管平均工资有所上涨,但与工资中位数(salaire médian)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偏差。2023年,法国工资中位数为2183欧元,比平均工资低20.2%,这表明高收入群体拉高了整体数据。进一步拆分来看,四分之一的法国劳动者月薪低于1512欧元,而收入最高的10%群体工资超过4302欧元,最顶尖的1%群体月薪甚至高达10222欧元,收入悬殊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性别薪资差距依然存在。尽管近年来情况有所改善,但截至2023年,法国女性的平均薪资仍比男性低13.5%。虽然这一差距较1995年缩小了9.2个百分点,但仍未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此外,女性在高薪职业中的占比依然偏低,仅占高收入群体的四分之一,而兼职工作的普遍性也进一步拉低了女性的整体收入水平。按照相同工作岗位和相同比例的工时计算,私营企业的性别工资差距可缩小至4%,这表明薪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工资条上,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女性在高薪职位上的晋升机会仍然有限。
总体而言,2025年法国的工资状况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但与此同时,行业、职业、地区和性别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显著,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现象仍在持续。面对这一现实,政府和企业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薪资鸿沟,将成为未来政策制定和劳资谈判的重要议题。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www.001france.com 法国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