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 译者/梁艳裳
作者:多米尼克•莫伊西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可能一直把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当作自己的楷模。有人可能原本希望他会成为法国的格哈德•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一位强硬的改革派。但在法国预算部长热罗姆•卡于扎克(Jerome Cahuzac)的丑闻曝光之后,如今这位法国总统看上去更像是现代版的路易十六(Louis XVI)——那位被革命者送上断头台的法国国王。
在经历了5年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后,在看不到任何曙光的情况下,法国人正在对本国的政治家、乃至所有精英人士失去耐心。与路易十六一样,奥朗德可能会被证明为一个非常时期的寻常人物。
当民众意识到,统治阶层享受的特权与他们向社会提供的服务并不对等时,法兰西王国覆亡了,路易十六也随之送命。将来,奥朗德可能会被视为一场反抗法国现代精英运动的牺牲品。
奥朗德位居法国政治统治阶层之首,这个阶层的政治立场横扫左翼和右翼,并且已经与法国普通民众脱节。他们那种“朋友间的小小交易”之所以曾为人们所接受,是因为他们被视为对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当今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人们认为精英人群享受特权是不公平的。这是带着上世纪30年代那种恶臭的民粹主义崛起的关键原因之一,如果算不上是主要原因。与当时不同,现在没有外部力量助长强势左翼或强势右翼。但经济疲软和丑闻的爆发正催生极端主义。
18世纪末,面对法国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欧洲其他国家中出现了两派观点。一派观点认为,这提供了一个罕有的机会,法国自己将自己逐出了欧洲大国的权力竞技场,欧洲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受益。另一派观点认为,革命的幽灵是一种威胁。如今,法国危机首先会引发所有欧洲政府的担忧,特别是德国。当然,法国并非例外,想想西班牙及其堕落的皇室家族,或者意大利陷入瘫痪的政治体系吧。
但法国与那些国家不同,而且可能更引人关注。这个“伟大国家”(Grande Nation)以拥有强势政府和参与国际事务的雄心而著称。如今困扰这个国家的问题,似乎不亚于一场制度危机。
在目前这种日益恶化的气候下诞生一个“法兰西第六共和国”的可能性极低。但这场危机超越了围绕热罗姆•卡于扎克的丑闻。卡于扎克在上个月辞去了法国预算部长一职。作为预算部长,他本应代表法国政府体现出自律精神,然而,他却在有关持有瑞士银行账户的问题上多次撒谎。
之前已有多起事件一再打击法国人对政府的信心,导致法国民众与精英阶层产生隔阂。这种隔阂日益加深,如今达到顶点。在某种程度上,这反映出法国政府没有能力解决高失业率问题,但从本质上来说,这正反映出政府威信的下降。对此,公私不分的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奇(Nicolas Sarkoz)要负主要责任。
决心恢复政府威信的奥朗德,首先希望安抚法国民众,并让他们恢复对政府的信心。但他过度谨慎地在债券市场的逻辑(没有提出任何凯恩斯(Keynesian)主义政策)和他所在的社会党内部的逻辑(没有采取任何大胆措施来解放劳动力市场)之间寻找解决方案,最后的结果与其初衷正好相悖。
奥朗德促使人们普遍做消极的预期,并对政府的办事效率持怀疑态度。
我们是否已到达此次危机的最严重时刻?不一定。目前尚不清楚,奥朗德还能采取什么措施重塑自己的形象。他过去展示给外界的形象,是一个赢得了2012年5月总统大选的普通人,这或许正是他迅速失去民众青睐的主要原因。从来没有一位总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执政仅11个月后就变得如此不受欢迎。
面对极左翼和极右翼双双崛起的局面(后者的崛起是更值得注意的),奥朗德往往本能地采取采取观望态度,但这是不够的。产生一个新政府,特别是产生一位新总理,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很不好说。
路易十六是一个老实人,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想治理好法国。但他没有意识到民众不满的程度、无法控制自己的下属,最终以悲剧收场,成为了自己个性无力驾驭的力量的牺牲品。弗朗索瓦•奥朗德应提防自己步他后尘。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www.001france.com 法国中文网
推荐浏览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