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巴黎地铁的年载客量在10年多的期间内大幅增加大约25%,2000年为12亿人次,2011年增达15亿人次,亦即每天载客量达516万人次。乘客人数大增的结果是运输条件愈来愈困难。据《费加罗报》报道,两名研究员在将近一年的期间内对巴黎地铁乘客在地铁中的身体行为进行了研究,首次分析了乘客之间为维持和平共处而采取的动作。
闷热、难闻的气味、令人窒息的封闭空间,人人都想逃避巴黎地铁。只需细看每天钻入地铁列车中的乘客表情,就可了解在地底下的“地狱”经历。
然而乘客在地铁里因此发生争吵并不常见,这如何理解?两名研究员试图对这个问题提供答案,他们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分析了地铁用户每天面对这些令人不舒服的情况为了避免演变成粗野的言行而做出的反应。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研究员斯特凡·童纳拉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EHESS)的阿根廷裔研究员马丹·阿朗古伦,在巴黎地铁5号线“共和国”站和13号线“蒙巴那斯”站偷偷用摄像机拍下了700多名乘客上下列车时的细节。
两名研究员解释:“我们对乘客在肢体意外与他人接触时的反应做了研究,我们注意到这些情绪反应在整个系统的良好运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两名研究员事先衡量了早晚高峰时段在月台上和列车内每平方米的人口密度。在三分之二的时段中,每平方米的空间中有3.3至5名乘客。在此情况下,乘客之间经常可能发生身体接触,接触甚至不可避免。
两名研究员解释:“一旦发生身体接触时,乘客会显示两种情绪模式。”一种是“致歉”模式:被推挤的人皱起眉头,寻找“挤人者”的眼光,如果两人四目相对,后者垂下眼神,受害者把此诠释为一个道歉动作,事情从此了结。另一个模式是无视型:推挤事故以同样的方式开始,但被推挤的人无法与“攻击者”的眼光相接触,只好咬咬嘴唇皱皱眉头”,“在精神上把自己摆在比攻击者更高的位置上”,从而结束事故。两名研究员认为这些态度和行为避免了冲突和争吵。
上周公布的另一项民意调查更有意思,但并不出乎意料:在大巴黎地区每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就业者中有63%认为公交工具是引起疲劳的原因。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www.001france.com 法国中文网
推荐浏览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