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 陈婧(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生)
“除了病毒筛选普及程度的提高和参与的卫生部门的增多,易感人群对艾滋病筛选接受程度的提高,也是感染筛选制度在早期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这得益于法国社区的矫正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在应对易感人群的复杂问题时,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有能力积极地开展辅导服务。”
艾滋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患者(AIDS)能活多少年?这是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或十几年。人们对于艾滋病的常见认识一度是:患上艾滋病就意味着死亡,艾滋病等于“超级癌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哪怕是在医疗条件最好的国家,艾滋病患者的存活年限最长的只有七年,在医疗条件落后的非洲国家,患者存活概率自然相对低得多,往往在感染病毒后的很短时间内,因为免疫系统缺陷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而死亡。然而,随着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得了艾滋病不等于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最不济的就是“死缓”;“无期徒刑”也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可能情况。
1996年之后,由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的“鸡尾酒疗法”,明显地改观了艾滋病毒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应用于临床后,有70%~80%的病人体内病毒随着治疗下降,科研同时证明这些感染者的平均预期寿命可达二十四年,这便意味着艾滋病毒携带者的存活年限可能比癌症病人还要长得多。随着“鸡尾酒疗法”中配方药物的持续改进和升级,艾滋病已经在国际上被公认为不再是“迅速死亡的绝症”;反之,只要能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它便有望成为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一般的“慢性疾病”。
尽管“鸡尾酒疗法”成效显著,但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早期艾滋病病人相当有效,但对中晚期患者的帮助不大,因为这些病人的免疫系统已被艾滋病毒不可逆性地破坏了。而且这些中晚期病人住院后,往往会增加罹患肺结核等多种传染病的风险,加重医疗系统的经济负担。因此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从艾滋病的治疗转向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筛查和早期治疗,打响筛查艾滋病的公共卫生战役。
以法国为例,每年有超过五百万人口接受HIV病毒筛查,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筛查普及率位居欧洲第二,仅次于奥地利。这么高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筛查率,不仅得益于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免费的疾病筛查费用,也得益于形成了一套“日常普遍筛选”和“目标人群重点筛选”相结合的疾病筛查制度。
首先,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筛查纳入日常体检,在自愿接受的基础上,成为与“验血”、“验尿”一样的普通筛查。这种筛查强调了初级卫生保健部门的作用,目的是通过日常的、常规的化验,防止一般人群的感染和发病。在任何一个专科医生那里,或是在大学负责预防医疗的部门、计划生育教育中心、母婴保健中心,都可以由医生主动建议或是病人请求而获得筛查服务。尤其在患者报告有发烧、消瘦、头痛、肌肉无力、口腔溃疡、肠胃紊乱等综合症状时,全科医生应当及时提出筛查建议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其次,对易感人群采取积极的、定期的疾病筛选,其中包括了常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MSM)、在过去一年中有2个或2个以上性伴侣的人、注射性吸毒者(IDU)、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或加勒比海地区等艾滋病高发区来的人、性工作者和性伴侣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人。卫生部门对这些“目标人群”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筛选频率:例如,有多个“同性伴侣”的男性、注射性吸毒者和来自艾滋病高发地区的人群,每年必须至少接受一次艾滋病毒筛选,其他的易感人群也建议保持相当的频率。对于其他可能成为潜在艾滋病毒“并发症”或受害者的人群,如乙肝、丙肝病毒的携带者、肺结核患者、计划怀孕或做过妊娠终止的妇女、强奸受害者和正在关押的囚犯,也都被列为建议重点筛查的对象。
除此之外,所有的社会卫生机构都把抗击艾滋病、“早发现、早治疗”,作为工作的职责范围。筛选艾滋病不是“免费和匿名筛查中心(CDAG)”一个部门的工作范畴,不仅全科医生在筛查体系中充当重要的“顾问”角色,独立的实验室和化验机构也本着高度的职业精神,把“艾滋病毒感染”作为进行病理报告综合分析的相关要素。
除了病毒筛选普及程度的提高和参与的卫生部门的增多,易感人群对艾滋病筛选的接受程度的提高,也是感染筛选制度在早期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这得益于法国社区的矫正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接受了大量行为技巧和知识技能上的培训,在应对注射性吸毒、性虐待、性依赖、同性恋恐惧症等复杂问题时,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有能力积极地开展辅导服务。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www.001france.com 法国中文网
推荐浏览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