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法国大使孔泉纪念《红楼梦》法译本首席审校铎尔蒙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提到孟浩然,自然令人想起脍炙人口的唐诗《春晓》。在巴黎北郊40公里处一座绿茵环绕、古朴沧桑的修道院中,曾生活过一位法国汉学家,他给自己起的中国名字也叫“孟浩然”。这座始建于1228年的修道院也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华幽梦(ROYAUMONT)。
这位法国汉学家就是《红楼梦》法译本的校译者安德烈·铎尔蒙(A. D’HORMON)。他曾于1906至1955年在中国生活近半个世纪,参与创办中法大学,向中国青年教授法语,帮助他们赴法求学。在人生的最后十年里,他隐居华幽梦修道院,将全部身心投入中国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法文译稿校对工作,直到悄然离世。
为纪念这位中法文化交流的推动者和传播者,在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和修道院所在地法国瓦兹河谷省国民议会议员夏蒂埃的共同倡议下,华幽梦基金会在铎尔蒙当年居住的卧室外安放了一块石牌,记载这段历史。
2011年6月28日下午,孔泉夫妇专程来到华幽梦修道院为石牌的揭牌。议员夏蒂埃、瓦兹河谷省议会主席巴赞、省长办公厅主任贝尔纳等当地各界人士、巴黎部分中资机构代表、蒲通文化公参等40余人出席仪式。
孔泉在铎尔蒙故居外发表讲话。他说,今天的仪式无论时间、人物、还是地点,都很有意义。今天是星期二。50年前,铎尔蒙的中国学生、法文版《红楼梦》的译者李治华每周二都要从巴黎赶到这里,将刚完成的译稿交给铎尔蒙校对,并和他商定前一次送校的译文。这个“星期二之约”十年风雨不辍。
孔泉表示,铎尔蒙先生长期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对中国充满感情。他在中国生活的年代,中国正遭受内忧外患,战火频仍,社会动荡。铎尔蒙先生毅然坚持留在中国,通过教授法语推动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今年中法两国决定互办语言年活动,正是因为语言对促进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友谊具有重要作用。
孔泉说,华幽梦修道院有着800年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华幽梦基金会继续积极致力于国际文化交流,使这座古老的历史建筑保持生机与活力。当前中法关系快速发展,各领域交往与合作不断扩大,特别是文化交流十分活跃。相信今天的活动将使更多中国人和法国人了解这段佳话,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加深理解与友谊。
夏蒂埃在讲话中回顾了法中建交以来两国交往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两国经贸、教育、文化等各领域合作蓬勃开展感到鼓舞,希望两国人民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缅怀这位法中友好交往的先行者。
年逾六旬的伊莎贝尔老人向大家讲述了当年她还是学生时,在华幽梦修道院温习功课期间与铎尔蒙交往的回忆。铎尔蒙的博学、幽默和豁达令人称赞,他在临终病重时仍坚持《红楼梦》校译工作的精神更令人钦佩。
据华幽梦基金会主席卡多索介绍,该修道院过去一直是法国文人墨客和艺术家隐居创作的地方。现在这里向游客开放参观,也承办各类文化活动,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是基金会的主要宗旨。
(法国加利玛出版社出版,被收入法国经典作品集“七星文库”系列)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www.001france.com 法国中文网
推荐浏览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