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华网
法国《费加罗报》8月26日文章:中国成为头牌国际行为体(作者法国前总理、展望与革新基金会主席让皮埃尔· 拉法兰)
美国今年夏天所面临的金融难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提高调门的机会:中国向奥巴马总统提出了建议,认为美国的政策“过于依赖债务”。中国领导人呼吁美国采取一些更加务实、更负责任的措施。
一些观察家对此感到震惊。观察家的这种想法完全错误。中国对自己的实力和角色非常清楚,每一次当中国感到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受到威胁,它就会以自己的方式介入。这些方式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令人印象深刻。
从五年前开始,展望与革新基金会就对中国如何回归到全球一流国家集团进行观察,并就此与中国展开对话。今年8月26日,我们所探讨的主题是中国在大型多边组织内的战略。我们将借此机会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与其他任何国家一样,中国自然也是在符合本国利益的前提下才会承担国际责任。不过,中国也会捍卫一些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价值观,如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对其他国家使用暴力、不把自己的社会模式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人等等。所有这些价值观与中国自己在过去几个世纪所遭受的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自身底线的坚持并不妨碍中国有时采取一些务实主义的做法。例如,当中国在联合国遇到一些与其所坚持的底线相违背的提案时,它并不会断然否决。这一点,我们从安理会对伊朗和利比亚的相关决议中就可以看到。最近一个例子则是叙利亚。
在国际组织内部,每当面对重大外交问题时,中国总是能够尊重集体战略。无论是在二十国集团内,还是在联合国内,中国捍卫立场的时候要多于它主动提出计划的时候;在峰会前进行的交流沟通要多于会议期间发表拆台的言论;它率先采取行动的时候(如人民币升值问题)总是多于屈服于国际压力的时候。
通过加入世贸组织,通过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其他众多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负责任态度,中国已经表明它选择了多边主义的途径来解决世界上的问题以及捍卫自身的利益。中国的思路围绕着两大优先目标:“和谐” 它意味着国际范围内的多极化均势;“渗透” 这是基辛格所说的中国基于文化展开渗透而非商业布道。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指导原则,当中国面对混乱时,它总是选择秩序;当中国面对批评时,它总是乐于明哲保身。主权主义是亚洲民众内心最大的渴求,无论在亚洲还是在欧洲,民粹主义都可能出现比较危险的偏差。
与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入紫禁城时相比,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文化基础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彻底的改变。不过,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了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成了全球的银行家。有关其政治困境、经济风险以及社会紧张关系的所有推断对于改变当前全球失衡的局面于事无补。因为就像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所说,现在“中国已经成了我们的一员”。我们的未来是相互依存的。彼此拆台就不会有未来。我们需要共同的规则。这才是我们的讨论话题。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www.001france.com 法国中文网
推荐浏览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