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记者黄耀伟报道,据经济之声报道,上市券商中信证券上周末收盘之后公告说,公司董事会通过了收购法国里昂证券公司100%股权的议案。这一大手笔收购西方证券公司的举动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赞誉,但不少人也对收购背后的风险表示担忧。
中信证券的国际化道路一走就是5年。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夜,中信和美国投行贝尔斯登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的预案。但短短5个月后,贝尔斯登便在危机中遭受挤兑风波而被收购,中信也侥幸躲过了一劫。
这一次对里昂证券的大规模收购正值欧债危机持续发酵,这样大手笔的并购是否会重蹈贝尔斯登的覆辙?当记者向中信证券的董事总经理高占军提出这一问题时,他却没有正面回答:
记者:我想问一下高总,市场质疑咱们存在类似收购贝尔斯登这样的风险,对于这个顾虑公司是如何考虑的?
高占军:我不是太清楚相关的情况,我觉得这个事你问我不太合适,我没办法评论这个事情。
作为中信证券的董事总经理,高占军的“不清楚”让人感到有些奇怪。法国里昂证券成立于1986年,在香港、伦敦、纽约等金融中心城市都有业务网点,向全球客户提供股票经纪、并购和资产管理服务。
虽然公司去年年营业收入高达7亿多美元,但1000万美元的亏损额还是给这次收购蒙上了阴影,深圳光孚投资公司投资总监黄生认为,里昂的风险没有充分暴露,是个烫手的山芋:
黄生:我们判断欧洲债务危机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就像当时收购贝尔斯登的时候。因为随着危机的深化,他的问题资产才会逐渐暴露出来。他的负债,表内、表外负债到底有多少,这个不清楚,他持有的衍生品种有多少也不知道,他到底利用了多大杠杆,危机没有完全爆发出来,你就根本不知道里面的黑洞有多少。
收购风险还不只是资产负债的质量问题。作为一起跨国并购,如何做好跨文化的融合,留住核心人才,是中信公司面临的更为长期的挑战:
黄生: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最代表它高度的核心资产不是资产负债表,而是这一帮人。中国的文化与法国的文化,它的冲突是非常大的,你要想留住他们,代价是非常大的。首先企业文化不和,企业文化不和的情况下想要留住他们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和福利代价。
问题和风险可能是不少,但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湘宁说,相比银行、保险来说,证券公司的国际化已经慢了一拍。审慎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因为贝尔斯登出了事就因噎废食:
刘湘宁: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已经是世界前三位,中国券商服务的范围目前还仅仅限于国内,是跟不上市场潮流的。现在的实践标志着中国券商国际化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www.001france.com 法国中文网
推荐浏览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