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援引法国央行行长诺亚(Christian Noyer)的话报道称,法国央行一直在探寻在欧元区设立人民币流动性安全网的途径,考虑与中国央行就货币互换达成协议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目前巴黎的人民币存款总计100亿元(合16.1亿美元),使巴黎成为继伦敦之后欧洲第二大人民币储蓄地。上述报道援引法国央行的数据表示,目前中法双边贸易中有近10%以人民币进行结算。
若上述货币互换协议得以达成,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欧元区进行贸易和投资结算的应用。
此前的伦敦时间2月22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发表声明称,将与中国人民银行尽快签署三年期人民币-英镑互换协议,目前双方正在积极就此进行谈判。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与韩国银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等20多个国家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达1.7万亿元人民币。
货币互换一词由美联储著名经济学家克罗斯在1986年出版的《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创新》一书中提出。
货币互换是指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在某一时点交换等值货币,在另一时点再换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相应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交易双方签订的协议为货币互换协议。若交易的主体为中央银行,则称为央行货币互换。
央行货币互换的作用在于:一是,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如果一国出现大量外资撤离,国际收支不平衡,影响汇率波动,可以直接从对方国家获得资金支持,确保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市场稳定运行。二是,降低各国央行积累外汇储备的必要性。正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比较困难,以东亚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才在过去10年内通过积累外汇储备来增强自身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然而随着外汇储备存量的上升,积累外汇储备的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央行货币互换的使用可以提供外币流动性,降低对外汇储备的依赖。
中国与周边国家签订的央行货币互换还具有促进双边贸易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
中国央行与一些贸易往来紧密的周边国家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可以完成双边贸易与投资中的结算安排,大大消除汇率风险,防止汇率变动风险给贸易双方造成的损失。
在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央行货币互换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推动人民币在境外实现计价、结算和储备的职能,提升人民币的国际接受程度。此外,央行货币互换还可以为商业银行争取境外人民币资金来源和境外货币当局的人民币同业存款提供机遇。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www.001france.com 法国中文网
推荐浏览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