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博客
1月6日,法国文化部出台一份报告,建议向包括google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征收可能高达每年2000万欧元的广告收入税,以补贴“受冲击”的法国本土文化产业。孰料消息传出后,非但网民一片不满之声,许多文化产业经营者和业内人士,对这项被俗称为“google税”的税项也是毫不买账,认为是帮倒忙。
法国人何以反对这项看来是“一片好心”的税项?
部分政客鼓吹对互联网征“google税”,依据是这些互联网公司开发的搜索引擎,让网民可以更容易地找到下载资源,更容易地非法下载,从而侵害本土文化产业的利润,影响后者的生存和发展。但许多法国人都认为,正是由于搜索引擎的这些属性,才让许多曲高和寡的法国文化产品得以为世人所普遍知晓,获得更多的共鸣,更多的生存和利润空间,以“互联网带来非法下载”为由课以重税,加以限制,等于是人为阻碍了法国文化产品的传播,是地地道道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就更不用说“google税”的征收所必然带来的会计、国际法和行政成本难题了。
事实上在法国当代,类似“google税”这种看似保护本土文化,实则给本土文化帮倒忙的事,还真做过不少。
比如法国政府曾只顾排斥可口可乐等舶来“垃圾饮料”,却沉醉于“法国高雅饮品”的“档次”,结果反倒造成本国饮品一味走高档化道路,在国内曲高和寡,只能去国际市场打拼,而国内低档饮品品牌却几乎全被“外国垃圾饮料”所冲垮;
比如法国文化部为了“纯洁本国语言文字”,曾几次颁布“外来词”禁令,有些繁琐到匪夷所思的地步,如周末不能叫“weekend”,而要叫“les trois derniers jours”(意即“一周内最后3天”),甚至打算连篮球、足球这样用了上百年的外来词也改掉,并在媒体上公开征询替代方案,结果反倒造成语言文字的混乱,如当时许多批评者所言“让写字的不知道怎么写,读报的不知道怎么读”,并给法语的海外推广带来诸多不便——海外的“法语人”可不买法国“纯洁方案”的帐,就算买也看不懂。
再比如,一些法国人曾掀起“抵制北美低俗流行音乐”的风潮,主张大力扶持“法国的流行乐”,可当更多人指出,当代法国流行乐其实受“北美低俗流行音乐”之惠不少,许多里程碑式的人物,如艾迪特.皮亚芙和伊夫.蒙当,都同样是北美乐坛的成名人物、甚至先在北美成名,和“低俗”的“同流合污”非但没让法兰西流行乐边缘化,反倒让法兰西流行音乐更加国际化、更为外界所熟知时,这种论调就迅速沉寂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兼收并蓄,在扬弃中不断发展,在竞争中不断进步,传统的、民族的文化和产业,才能与时俱进,健康成长,任何试图以各种冠冕堂皇理由制造“小气候”的努力,只能将传统特色、民族产业变成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就以法国文化部最愤怒的“网上图书馆”为例,许多法国文化业者和普通人都指出,这种“网上图书馆”方便了法国文化思想的传播,让更多法语文化圈以外的人,能更容易、更方便、更低成本地接触法国文化产品,而没有这种充分、广泛的接触,又何来了解、喜爱,又谈何市场的培育和壮大?正因如此,“google税”的方案出台后,最坚决的反对者中,居然包括许多法国本土网络图书馆的经营者,而这些人或许在法国文化部和某些推动“google税”人士看来,本应是支持己方意见的铁杆同盟军。
更何况,民族特色也是在变化的,本民族的东西也许会流失,而外来的东西也可能变成“民族特色”,比如乐器吧,地道的“国粹”尺八,如今在中国只有泉州一地尚有孑遗,却变成了日本传统乐器,而本是舶来品的琵琶,却可以在任何一个民乐队里找到;再比如辣椒,如今已成为四川、湖南的民俗招牌,可它传入中国的历史,其实不过400年光景。
和法国一海之隔的英国,如今已是不折不扣的足球王国,在国际足联8个拥有否决权的“特权会员”中独占4席,可正是这个英国,历史上曾为了呵护“国粹”——长弓,而4次下令禁绝“外来的足球奇巧淫技”,然而时过境迁,“传统精华”长弓早成历史遗迹,“外来游戏”足球却变成了地道的新国粹。
吃一堑,长一智,素称顽固的法兰西人,如今也开始对诸如“google税”这样的“民族产业保护”提出异议。道理是明摆着的,衡量一个政策是否对“国粹”、“民族产业”、“民族文化”的爱护,标准只有一个——这个政策是否真正有利于提高它们的生命力。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www.001france.com 法国中文网
推荐浏览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