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广中文网记者 古莉
2011年,法国西南部巴约纳(Bayonne)小城的医院出现了一系列可疑死亡病例,死者多是生命行将结束的晚期病人。这些病人一经急诊大夫波拿麦宗(Nicolas Bonnemaison)之手,就立即死亡。2011年夏天,同事起了疑心,揭发出来,波纳麦松大夫被立即停职,受到司法审查,他被指控涉嫌毒杀7名特别虚弱者。波拿麦松医生向法官解释自己的行为是帮助行将死亡的人“缩短痛苦时间”。
对于他做为医生为何不与病人家属沟通的诘问,他解释说,当病人的生命行将终结之际,家人十分难过,从他们的眼神中或握手中传递的信息,他都能领会到其中的含义。显然,这位急救大夫没有按照法律,与病人家属明确沟通,也没有和其他医生护士商量。不论他是杀人凶手还是慈悲天使,他的行为再次引起舆论对死亡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
法国出台“临终法”
中国有俗语叫做“好死不如赖活着”,但积极主张安乐死的民间团体,却呼吁将安乐死合法化,要求有尊严的死去。但是在天主教传统深厚的法国,安乐死一直不被法律允许,更何况安乐死和杀人之间相差毫厘,界限难定,有出偏的危险。直到2005年,法国国会和参议院通过了“雷奥内蒂法”(la loi Leonetti)。该法被认为允许“被动安乐死”。这个法律虽然禁止医生主动为病人注射药物导致死亡,但允许在特定情况下停止抢救和治疗,也就是说,禁止医生在明知病人已经无望,仅仅为了人工延长生命而继续硬性治疗。该法还强调必须尊重病患本人的意见,在病患无法表达时,应由医生做决定,但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合议,还要和家属商量,不能由一个医生单独做主。该法还要求医生在停止无效治疗后,用药物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尊严,陪同患者亲属。
“临终法”是在凡尚-安倍尔事件后产生的。2003年法国青年 凡尚-安倍尔 被他的母亲和医生施以安乐死,在法国引发震撼。凡尚-安倍尔2009年因车祸致残,当时只有19岁。他全身瘫痪并失明和失聪,完全没有康复获改善的希望。他多次要求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推动立法,给予他死去的权利,但希拉克没有让步。不过,凡尚-安倍尔被母亲和医生帮助安乐死后,希拉克委托心脏科医生议员雷奥内蒂(Leonetti)起草一份指导医生为垂危者送终的法案。这份2005年生效的法律以起草者雷奥内蒂医生的名字命名,也被简称为“临终法”。凡尚-安倍尔的医生和母亲以杀人罪受到司法追究。但2006年女法官安娜-莫尔旺(Anne-Morvant)宣布结案,对安倍尔的母亲和医生不予追究。随后,法国安乐死的争论告一段落。
然而5年之后的2011年,波拿麦宗大夫给晚期病人注射药物结束生命的做法,再次引发舆论关注临终者的死亡问题:是减轻病人的痛苦,助其平静往生,代价是少活几天,甚至几个月,还是明知无望,仍然坚持硬性治疗,人工延续生命?从宗教角度看安乐死当然不行。天主教认为,生命是上帝给的,只有上帝有权收回。从世俗角度看,主张安乐死的人要求“死的尊严”和“死的权利”。
法国世界报9月6日刊出对法国医生为晚期病人送终的调查。这篇调查表示,许多急救中心并不了解那份指导医生为垂危者送终的法案内容。至于病人要求安乐死,被采访的医生都说他们几乎没有碰到过。但许多医生并不主张安乐死,他们认为,临终法的框架可以解决临终病人的问题。不过,一些急诊医生表示,当医院接到养老院送来的昏迷病人时,最伤脑筋的就是无法了解病人过去的情况,而了解病人的过去,可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判断,可以避免医生对病人进行无望的硬性抢救,也可以避免错误地放弃抢救。巴黎圣-安东尼医院(Saint Antoine)的莫里医生(Dr. Eric-Maury)说,他值夜班时,来了这样的病人,他会半夜上网去查找病患家人的电话号码,为的是了解病人以前是否自己能行走,生活是否自理,是否留下什么意愿等等,以便做出合适的决定。
巴黎 Pitié-Salppêtrière 医院的急诊脑科医生索菲-克罗吉耶(Dr. Sophie-Crozier)说,她收治脑溢血病人时,意识到自己可以决定病人的生死,因此常会问自己:这位病人抢救过来可能严重瘫痪,他清醒后能接受这样的状况吗?该不该继续抢救?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还值得活吗?也许还是死了的好?临终法要求医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一人做决定。克罗吉耶大夫说,每当出现需要商量的病例,她会召集同事召开“脑溢血”会议,共同商讨。
不过,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临终法生效的2005年,法国医院急诊抢救中心的死亡病例中,有20%的放弃抢救决定是由一名大夫单独做出的。这个报告的作者勒孔特(Philippe-leconte)说,这种情况现在在小医院没有什么变化。
怎样死的有尊严?
勒孔特反对安乐死,他表示,一般情况下,一旦医生看出来继续硬性治疗对病人已经没有意义了,家属都会同意医生的建议。在停止治疗措施后,医生通常会采用吗啡来减轻病人的疼痛。这样做,可能会缩短存活期,但可以减少痛苦,保持病人的尊严。此外,临终病人除去肉体痛苦之外,在心理上也非常焦虑。医生通常会给病人用一种叫做Hypnovel的抗焦虑的药物。这种药可能会让患者神智不清,甚至陷入昏迷,但可以舒缓病人临终的痛苦和焦虑。
“临终法”强调尊重病患本人的意见,但对于病人要实施安乐死的病例,许多医生都表示不曾遇见。巴黎 Villejuif的 Gustave-Roussy 肿瘤医院是目前欧洲最大的治疗和研究癌症的医院。医院的图尔尼冈大夫(Tournigant)说,有时病人会说:“大夫,我受不了了,帮我结束这一切吧”。他警告说,这样的话不表示病人要求安乐死,不应该算数。这个医院还请心理医生对护士和医生进行培训,以便做好临终关怀工作。肿瘤患者心理专家萨拉-多齐医生(Sarah Dauchy)说,要弄清楚,病人这样的要求到底是来自患者自己,还是来自他的家人或是来自护理人员?要知道,临终病人的护理人员有厌倦情绪,并不奇怪。另外,还要弄清楚这样的说法,是否与患者的肉体疼痛或心里焦虑有关?而疼痛和焦虑都是可以用药物平息的。关键是要让病人临终时不痛苦,保持尊严。
在中国临终抢救也是敏感话题
在中国一个网站看到一篇报道说,一位老人生前要求他的儿子写保证书,保证在他临终之际,不叫医生用抢救工具折磨他的身体,让他平静地离去。但是,当老人真的不行了,做儿子违背诺言,让急救人员进行了抢救。结果,可怜的老人临走时受了许多痛苦。而且这位老人是佛教徒,据说临终时需要身心平静,才能往生极乐世界。
但如果站在老人的儿子一边设想,他也有难处。做儿子的,在父亲病危之际,岂敢不让医生抢救?他内心也许报一线希望,能救回父亲的生命,也许这个儿子担心外界会指责自己不孝顺,不救父亲,于是违背父亲的嘱托。总而言之,他若真正替父亲着想,就会遇到很大压力。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www.001france.com 法国中文网
推荐浏览
推荐浏览